2015年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中期检查情况通报
为保证我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务处对我校2015年立项的10门校级精品课程进行了中期检查,杨志强主持的《数字逻辑》等9门校级精品课程参加了中期检查,外语系李霞老师主持的《英语语音》精品课程因故申请延期,现将中期检查工作通报如下:
一、整体情况
本次检查工作采取院系自查和学校组织专家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院系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课程负责人能够主动投入建设,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充实网络教学资源,同时撰写了青海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中期检查自评报告,并按照《关于开展2015年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中期检查的通知》(青师教字〔2016〕56号)的要求进行了ppt汇报并准备了支撑材料。专家围绕精品课程中期检查指标体系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评价、课程网站建设、更新维护情况、特色创新及辐射共享等7个方面进行了检查,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认真和客观的评价,最终9门课程全部通过中期检查。
二、具体检查情况
《数字逻辑》课程:立项建设以来,已完成对现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编写了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电子线路实验指导》;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开展了理论知识题库的建设;设计并重新制作了与现行教学大纲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基本完成了精品课程网站框架结构的建设。下一年的课程建设计划需加强,如补充教学效果评价(督导、同行、学生),完善师生在线互动平台,录制教学录像等。
《综合英语》课程:立项建设以来,课程在教学中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主讲学生做笔记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带着具体的任务投入到学习中去,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课程网站中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练习题、师生互动平台等已搭建,但教学录像等内容仍需增加,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或成果比较少。
《生态学》课程:立项建设以来,课程组师资队伍较强,运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在教科研论文、网站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今后主要精力放在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改善实验条件,建设和补充试题库,完善课程网络,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生物化学》课程:立项建设以来,课程组师资队伍较强,结合学校修订教学计划完善了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修改考试方法。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建立两个层次、四种类型的课程体系,提高讲授内容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将实验教学与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有机结合。下一步的课程建设规划应明确,在课程建设中教科研应与课程建设相关,网站建设应加快进程。
《英语学科教学(藏)》课程:该课程积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英语教师职业岗位的要求和青海地方教育发展的需要,应用混合型的“PDP”和“TTT”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提高。编写了多部适合我校藏汉双语大学生的英语系列教材,建立了“Plateau English”网站,上传共享了50%的教材、课件及其他相关材料。后续建设中,教学课件、教材等内容需进一步完善、更新,习题、试题、师生互动平台、教学录像等内容需加强建设。
《视唱练耳》课程:立项建设以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增加“视唱音乐会”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网站正在建设中,教学课件、参考资源、教学案例库、试题库、教学录像、师生在线互动平台等应加快进程建设。没有教学督导、学生对此课程的评价,无教学研究论文等成果。
《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立项建设以来,根据应用型本科层次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结构体系和近年来的幼教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修订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将知识技能的内化与实际运用做为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形成理论卷面考试和保教实践能力考查相结合的,注重过程的形成性和传统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课程网站还没有开始建设,没有体现出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世界现代史》课程:立项建设以来,首先在课堂上融入研讨式学习,教师提前布置讨论主题,让学生提前做好发言准备,在课堂的一定时段内让学生以小组内辩论和小组总结发言的形式交流观点,以形成对所讨论问题更为全面的认识;其次课外引入引导式学习,教师布置课题及参考数目,由学生自主去探讨课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训练,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将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在课后通过布置有关的电子书刊、影视资料等,促进学生从不同渠道不同角度去学习。课程组团队分工不明确,很多成员没有参与到日常的建设工作中来,没有发挥出团队力量;网站近期刚建起,有教学大纲、课件、教案等内容,但没有添加习题、试题,网站没有教学录像、师生在线互动平台等, 受网络客观条件限制,网站建设不好,网上辅助教学效果也没有体现出来。对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或成果重视程度不高,比较少。
《热学》课程:立项建设以来,教学过程特别注重与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以及日常生活、工业应用的结合。运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编写了《热学》自编教材和课程习题集。课程网站还没有开始建设,没有体现出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从检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能够主动投入建设,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充实网络教学资源,基本达到了中期精品课程建设任务要求。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部分课程对精品课程建设认识模糊,建设理念不清,定位不高,建设特色不明显。没有建立教学档案,教学资料不齐全,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教学文件修订不及时,与教材不匹配。同时课程组基本没有进行教学研究,课程组教师队伍立项以来进修培训过少,且所列师资队伍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团队分工不明确,大多数课程建设工作由课程负责人一人完成,缺少团队协作。借鉴其他高校同专业或同类课程的建设经验和成果的主动性不够。
2.“精品”内涵没有体现出来,大多表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课程网站建立等方面,立项建设前后建设成效不显著,后期建设目标不明确。
3.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不齐全,主动研发、运用网络教学资源的能力薄弱,部分网站内容陈旧,没有教学录像、师生在线互动平台等。部分课程还没有进行网站建设。相当数量的网站没有发挥作用,访问率低,无计表器无法统计点击率。
四、改进措施
1.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理念,尤其是课程负责人要进一步理清建设思路,制定翔实的建设计划,明确下一步建设目标。
2.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要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内涵建设,全方位体现“精品”之处。
3.及时修订、完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教学文件,及时补充其他相关教学文件,建立课程独立的教学档案。
4.加强课程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进修培训力度;明确课程组分工,加强团队协作,切实发挥团队优势。
5.进一步充实网站内容,不断补充辅助资料。各精品课程网站须设立学生互动交流平台,设置访问量计数功能实现师生互动,并根据资源情况及时调整,更新课程内容。
6.网上试题要进行动态追踪反馈,不断更新、完善试题库建设,真正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7.支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以更好的建设精品课程。
望各院系继续积极推动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附件:2015年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中期检查结果
教务处
2016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