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作者:教务处 时间:2013-04-01 点击数:

《青海师范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121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体制机制

1、强化党政领导对教学质量的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学校党政一把手是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院系党政一把手是院系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主管教学院长(主任)是院系教学质量直接责任人的制度。

2强化院系教学工作主体地位。严格执行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办法,明确院系的管理权限和工作责任,合理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逐步下移工作重心,建立以院系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院系负责规划实施学科专业、课程、实验室、师资队伍、信息资源建设等工作。对院系实施目标管理,将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状况、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等作为院系考核评估的基本要素。考核结果作为确定院、系的资源分配、人员编制、岗位设置的重要依据。

3、落实定期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机制。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重大工作。学校不定期组织召开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论证等专题会议。院系每学期召开2次以上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的会议。

4、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完善《青海师范大学教研室建设和管理办法》。加强教研室、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落实教研室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青年教师培养等工作机制。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功能。教研室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研讨会,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各师范专业成立“学科教育教研室”,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

5、推进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健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实行实验室、语音室、机房、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全校共享,提高开放率和使用率。推进精品课程、科学数据、科学文献等资源开放共享,增强高校间开放合作和院系间资源共享力度。

6、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依托新校区建设,改善我校基础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提高办学效益。优化学校办学经费支出结构,落实教学经费投入和增长机制,保证教学经费持续增长。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7、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育人为先精神,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贯穿至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大全员培训、骨干研修、攻读博士学位等工作力度,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队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8、推进专业布局战略调整。推动学科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在保持师范特色和文理基础学科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增设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理工类专业,确保学校人才培养符合未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9、推进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全面落实专业负责人制度,做好第一批师范专业试点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非师范专业综合改革。五年内重点建设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本科专业,一批优势突出的特色本科专业。

10、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小学、幼儿园特别是农牧区小学、幼儿园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积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不断扩大与省外高水平大学“1+2+1的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异地办学模式。

11、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以启动实施师范专业综合改革,推进教师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等改革项目为抓手,深入探索和研究教师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等问题。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培养优秀的师范生。实施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加强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密切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切实发挥师范大学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

12、加强藏汉双语教育。坚持以“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多学科交叉渗透,教学资源共享共用,各民族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指导思想,以实施青海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项目为契机,推动藏汉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双语教学研究,大力培养藏汉“双语兼通”的师资,增强办学特色和优势,增强服务藏区的功能。

13、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推动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着力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推动实行通识教育模式。继续加强精品课程体系建设,推出一批教学效果突出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到2015年实现部分精品课程网络互动教学。

14、加强教学研究。大力实施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以立项的形式对有关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有关人才及教学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形势和新情况等进行研究和探讨。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有效推进教学各环节建设。调动教师主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我校教学立项研究的水平和研究成果质量,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本科教学工程”相关项目的申报建设奠定基础。

15、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图书馆建设,改善借阅条件,扩大阅览空间,丰富馆藏资源存储,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程,推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建成数字化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促进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实验教学平台、科研管理平台等各类服务于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建设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

三、搭建实践创新平台,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16、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制订分类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加强专业实习和见习过程管理,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管理,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和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

    17、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依托“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工作体系。推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完善现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设一支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每年立项一批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四、强化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建设,促进教风学风明显改善

18、确保优秀教师为本科生授课。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年至少承担一门高质量的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检查,把是否为本科生上课作为教授聘任、考核的基本条件。完善《青海师范大学教学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激励优秀教师为本科生授课。

19.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严格执行《青海师范大学教学工作规范》,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对教学全程的掌控。从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的填写与执行、考试组织等环节,强化教师课堂教学主导作用,严肃课堂纪律,严格课堂管理,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0、加强教学质量评估与专业评估工作。坚持《青海师范大学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本科教学三级评估制度,重点加强专业评估机制建设,实现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常规化、持续化,推动建立专业淘汰机制。继续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毕业生信息跟踪反馈工作,坚持《青海师范大学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发挥教学评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教材工作委员会以及各级教学管理机构的作用,制订工作计划,参与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继续加强学校“三级三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建设,落实各级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师全员听课制度,不断完善教考分离考试制度和学生网上评教机制建设。综合领导听课、全员听课、网上评教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学生信息员工作,定期召开教学管理人员、授课教师、学生座谈会,拓宽意见反馈渠道,及时答复和解决学生反馈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

2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进行“优秀教学成果”、“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的评选和宣传。大力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教风、学风建设。切实执行《青海师范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实行教学事故与教学质量问责制。健全师德考评制度,严厉惩处学术不端行为,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评优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3、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实施“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成长发展计划”,完善和加强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促进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推动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注重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实行“一师两课、一课两师”制度坚持教师培养与储备机制。

24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对外教育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交流合作的水平和层次。引进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开设出高质量的课程,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利用对口支援项目,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鼓励各学科专业开展校际间的科研协作,拓宽学术视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积极鼓励教师出国访学、攻读学位。

25、推动科研创新。积极参与国家“2011计划,推进协同创新,增强组织、参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的能力。改进科学研究评价办法,逐步建立以科研成果创造性、实用性以及科研对人才培养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提倡“教学科研互促,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推进科研反哺教学。

六、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

26、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不断完善科学规范、开放合作、运行高效的现代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管理部门要定期深入人才培养一线,主动热情地为师生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确实以教学为中心,简化办事程序,精简不必要的会议安排和文字材料报送,尽量减少对教学工作的干扰,提高管理效率。建立管理服务投诉制度,切实提升管理人员教学服务水平。

27、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高校职员制度和教育研究员制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管理人员专项培训学习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注重管理人才的选用和培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教学管理专业队伍。

 

20121116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研究通过。青师校字〔2012180号)

联系邮箱:jwc@qhnu.edu.cn 网站备案:青ICP备020070号
青海师范大学本科生教育网 版权所有©禁止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