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高校联席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召开。
原中国科协副主席刘恕,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杨祖培,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荆德刚,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雄伟、校长史培军、副校长赵海兴,以及各高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主持。
会上,张雄伟书记全面介绍了青海师范大学“教育援青”阶段性进展情况。
张雄伟指出,十余载对口支援风雨同行,四名校真情相助喜结硕果。“对口援青”是党中央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执着的信念,务实的合作,无私的援助,对青海师大进行了全方位、高水平、持续性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彰显了四所高校带头践行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体现了对口支援帮扶青海师范大学共同发展的高风亮节和无私大爱。
他强调,在四所对口援助高校的无私援助下,学校全体师生的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提升,青海师大实现了新发展、新跨越。一是发展定位更加精准务实,内涵建设质量显著提升;二是联合培养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三是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四是师资队伍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办学治校能力显著提升;五是转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服务社会能力有效提升。
他表示,四所名校以务实高效的援助机制、真帮实助的援助举措,共同书写了助推青海高等教育提档加速的“奋进之笔”,引领青海师大站上了历史新方位,为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青海师大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汇聚了奋勇向前、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和强大合力!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指出,实施对口支援,加强东西部协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自2010年中央实施援青政策以来,“教育援青”一直处于突出地位。提升青海等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水平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服务青海师范大学就是服务国家,青海师范大学的事业发展进步就是我们事业的发展进步。我们一定会带着真心、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完成好。
对口支援工作要贯彻好教育援青工作会会议精神,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二级单位沟通机制。在校级合作的基础上,加强职能部门之间以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完善和健全具体事项双方联系人对接制度,靠实责任、主动沟通、互通信息,最大限度地落实支援计划;二是进步积极探索双赢合作模式。找准对口支援工作中新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和利用双方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拓展合作交流领域,争取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合作、学位点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三是进一步推动干部挂职锻炼。积极采用挂职工作方式,选派优秀干部到青海师范大学挂职工作,既交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及管理手段,也负责对口支援联系对接工作。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强调,实施对口支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自2015年12月,山东大学与青海师范大学签订合作意向书拉开两校合作帮扶的序幕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支援青海师范大学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重大的政治责任,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科研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多点发力,扎实开展帮扶工作,本着“精准对接、重点突出、注重实效、促进发展”的原则,深入对接青海师范大学的实际需要。
一是着力构建高效工作机制,确保对口支援工作落实到位。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沟通联络机制,推动建立两校高层互访机制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开展互访交流,总结、谋划、推进阶段性工作;二是着力构建重人才、重学科的支援体系,提升受援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山东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造就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人文素养、宽厚专业基础、开阔国际视野、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人格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今年9月,学校接收青海师范大学近百名本科生来校学习交流,涵盖汉语言文学、历史、数学、经管、环境等多个学科专业,形成了良好的本科生交流访学机制;三是着力建设品牌化、精品化平台,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赢。以“服务山东”和“教育援青”为切入点,与青海师范大学联合打造“鲁青论坛”公共交流平台,围绕重大文化命题开展研究探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指出,2015年,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服务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兰州大学与青海师范大学签署了对口支援合作协议。2016年,教育部进一步下发了《关于对口支援兰州城市学院等高校工作的通知》,增列学校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统筹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中。三年来,兰州大学始终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扛在肩上,也作为向兄弟高校交流学习、服务青海师范大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抓在手上。
一是优化工作机制,保障对口支援工作有效开展。学校组建了落实对口支援任务的工作机构,明确学校办公室为对口支援责任单位,负责具体工作对接和总体协调,建立了高层定期互访制度;二是聚焦师资队伍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助力青海师大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名师青海行”,先后组织了名知名教授到青海师范大学举办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合作等;三是聚焦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助力青海师大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注重贯彻“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助力青海师范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四是聚焦学科建设这个灵魂重点,助力青海师大内涵式发展。围绕学科建设与青海师范大学保持经常性沟通,在相关学科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基地等方面提供意见建议和帮助。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杨祖培表示,与兄弟高校一起交流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的工作,共同研究“教育援青”的新思路、新方法。今天这种联席会议制度形式非常好,是一种学习、交流,更是一种经验互鉴、思想解放。这是对口支援工作机制的重要创新,也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还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教育援青”的有力举措,对于提升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对口支援各高校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指出,教育部作出了对口支援高校“组团式”援助青海高校的决定,旨在集中力量支援青海高校,切实提升教育援青的质量。今天的联席会议将进一步继续明确与深化“组团式”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模式,扩大对口支援工作的影响面和覆盖面,最终实现由教育“输血”变“造血”的飞跃。他希望,各支援高校始终把“教育援青”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担当,积极配合青海省委省政府,结合青海师大的发展特点,科学谋划、周密部署、有序协调,持续加大支援力度。青海师范大学要以对口支援为契机,将支援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有机融入自身的建设发展中,拓宽发展视野,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治校能力,与各支援高校共同携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会议就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各项工作达成以下共识:一是在学科建设方面,继续实施和推进硕博士点阵地巩固工程;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推进拓展本科生、硕士生联合培养工作,计划每年与四所支援高校联合培养300名左右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三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实施“十百千工程”,3到5年内,实现培养引进10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培养百名博士,实现千名教师轮训的目标;四是在科研服务方面,以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为平台,汇聚一流研究力量,聚焦高原特点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06年11月,教育部为积极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指定由陕西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并于2007年5月签订协议书,正式启动对口支援工作。至2018年7月,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先后被增列为青海师范大学的对口支援单位。至此,青海师范大学以北京师范大学为“龙头”,四所高校对口援建的“团队式”帮扶格局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