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作者:柯丽萍 时间:2012-09-01 点击数:

2011年是青海师范大学管理水平提升年,学校紧紧围绕如何提升教学管理水平这个中心,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工程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基本情况
1.在校生规模
学校现有全日在校生9517人,其中,普通本专科、预科生8766人,研究生699人,留学生52人。
各类成人在校生3869人,其中,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489人,函授学生2914人,自考学生466人。
在校生总数为13386人。
2.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328人,其中,专任教师780人,专任教师队伍人数占整个教职工总数的59%。专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47人,副教授286人,讲师217人,助教108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5%;具有博士学位的6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03人,分别占到专任教师队伍的8.5%和51.5%。
 
二、师资队伍建设
2011年学校继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昆仑学者”计划,扎实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培养教学科研团队、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加强教师在职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3.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学科带头人培养
2011年,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5人,新补充公共事业管理、日语等紧缺专业教师11人,第二批“昆仑学者”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3人。结合教育厅和财政厅“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对我校学术领军人才、拔尖学科带头人和创新教学科研骨干的20名培养对象,通过制定经费管理办法、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培养对象信息资料库等措施,加强培养管理。一年来,培养对象主持国家级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32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篇,召开学术讲座28场次,获得各类奖励16项,较好的完成了培养任务。年度考核中,省教育厅考核组对学校培养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4.教学科研团队培养
根据2011年度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工作安排。我校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学科团队继2009年入选成为青海省首批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后,再次入选这一项目,成为10家入选单位中唯一获批的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
2011年在申报教育部创新团队中,我校计算机学院“藏文信息处理与机器翻译”团队被列入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成为2011年全国20个分享该类计划的地方高校之一。
根据《青海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11年度普通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通知》文件精神,学校推荐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团队、物理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团队参加省级教学团队评选。同时评选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团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民商法学课程教学团队等4个教学团队为2011年度校级建设教学团队。
5.教学名师遴选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关于推荐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候选人的通知》,经过严格审评,学校推荐郜建海教师参加第六届国家级教学名师的评选。
6.加强在职培训
2011年,共有14名博士、49名硕士学成返校,新增28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0%,较上年提高5%。全年培训专业教师217人。其中,国内访学12人,对口支援进修19人,精品课程网络培训72人(含13名教务干事),省级骨干教师8人,教师岗前培训14人,学科教学论教师培训22人,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首次开设了中青年教师英语培训班,培训70人。选派50名专业负责人赴陕西师范大学学习,组织9名教务管理人员到陕西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学习调研,组织院系教务干事围绕排课、选课、教材征订等工作进行了3次专项培训。
7.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明显
2011年,学校在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首次增加了教案设计和多媒体课件评价, 参赛教师授课时更加注重现代技术的运用及师生互动,展现了良好的教学能力,宋长新等5名教师推荐参加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三、学科专业建设
8.学科专业基本情况
表1.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授权学科、专业一览表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获批时间
备注
01哲学
0101哲学
010102中国哲学
2006
 
02经济学
0202应用经济学
020202区域经济学
2006
 
03法学
0303社会学
030304民俗学
2003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06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2006
 
04教育学
0401教育学
(已获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040101教育学原理
2003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4010202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方向)
2006
 
04010203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方向)
2006
 
04010204课程与教学论(地理方向)
2006
 
04010205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方向)
2006
 
04010206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方向)
2006
 
04010207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方向)
2006
 
04010208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方向)
2006
 
04010209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方向)
2006
 
040103教育史
2011
 
040106高等教育学
2011
 
040104比较教育学
2011
未招生
040105学前教育学
2011
未招生
040107成人教育学
2011
未招生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2011
未招生
040109特殊教育学
2011
未招生
040110教育技术学
2011
未招生
0402心理学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2006
 
0403体育学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2006
 
05文学
0501中国语言文学
(已获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050101文艺学
2011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06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2006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2006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2000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2011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
2006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11
 
06历史学
0602中国史
(已获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2011
未招生
历史地理学
2011
 
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2011
 
专门史
2006
 
中国古代史
1994
 
中国近现代史
2011
 
07理学
0701数学
(已获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070101 基础数学
1995
 
070102 计算数学
2011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011
未招生
070104 应用数学
2011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2011
 
0703化学
(已获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070301 无机化学
2011
 
070302 分析化学
2011
 
070303 有机化学
2011
 
070304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2001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011
未招生
0705地理学
(已获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070501自然地理学
2001
 
070502人文地理学
2001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2006
 
0710生物学
(已获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071001植物学
2001
 
071002动物学
2011
 
071003生理学
2011
未招生
071004水生生物学
2011
未招生
071005微生物学
2011
 
071006神经生物学
2011
未招生
071007遗传学
2011
未招生
071008发育生物学
2011
未招生
071009细胞生物学
2011
未招生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011
 
071011生物物理学
2011
未招生
0713生态学
(2011已获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2006
 
0714统计学
(2011已获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2011
未招生
08工学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已获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2011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2011
未招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2003
 
0835软件工程
(2011已获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2011
 
表2.   青海师范大学本科招生专业
序号
学科门类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方向)
办学层次
备 注
1
教育学
040101
教育学√
本科
s
2
040102
学前教育√
本科
s
3
040104
教育技术学√
本科
s f
4
040107
人文教育×
本科
s
5
040108
科学教育×
本科
s
6
040201
体育教育√
本科
s
7
040105W
小学教育√
本科
s
8
040502*
民族传统体育△
本科
f 
9
040202*
运动训练√
本科
f 
10
文学
050101
汉语言文学√
本科
s f
11
050104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
本科
s
12
050207
日语△
本科
f 
13
050201
英语√
本科
s f
14
050301
新闻学√
本科
f
15
050401
音乐学√
本科
s
16
050409
舞蹈学△
本科
f 
17
050403
音乐表演√
本科
f
18
050406
美术学√
本科
s
19
050408
艺术设计√
本科
f
20
050102
汉语言×
本科
f
21
050304
编辑出版学×
本科
f
22
050419*
播音与主持艺术(新) △
本科
f 
23
历史学
060101
历史学√
本科
s
24
经济学
020101
经济学△
本科
f
25
020104
金融学△
本科
f
26
法学
030101
法学△
本科
f
27
030302
社会工作√
本科
f
28
030404
思想政治教育√
本科
s
29
030301*
社会学×
本科
f
30
理学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s
31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f
32
070201
物理学√
本科
s
33
070301
化学√
本科
s
34
070302
应用化学√
本科
f
35
070401
生物科学√
本科
s
36
070402
生物技术√
本科
f
37
070701
地理科学√
本科
s
38
07070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本科
f
39
071401
环境科学√
本科
f
40
071502
应用心理学△
本科
f
41
070703
地理信息系统(新) △
本科
f
42
工学
080603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f
43
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s f
44
080613
网络工程△
本科
f
45
080611W
软件工程(新) △
本科
f
46
081801
生物工程(新) △
本科
f
47
管理学
110205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f
48
110206
旅游管理√
本科
f
49
110302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f
50
110502
档案学×
本科
f
备注:“s”表示师范专业,“f”表示非师范专业,“√”表示常年招生,“△”表示隔年招生
     “×表示未招生
 
表3. 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度新申报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统计表
所属单位
重点学科名称
重点实验室
备注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实验室
 
外语系
英语语言文学
 
 
民族师范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省湿地生态系统实验室
 
 
青藏高原环境地表过程实验室
 
9.学科建设工作
2011年学校制定了《青海师范大学重点学科科研骨干进基地工作管理办法》,《青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支撑学科科研奖励办法》,《青海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奖励办法》等管理办法,规范学科建设工作,同时重点加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三支队伍建设,以学科带头人带动学科团队发展,我校博士立项建设学科团队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都得到了极大优化和改善,学科团队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
学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对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进行中期检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对授权学科和支撑学科就立项建设以来主要的建设成效与经验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做了总结。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9月青海省学位办对我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进行了中期检查,专家组高度评价了我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期检查顺利通过,标志着我校向着博士授予单位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0.专业建设工作
通过2010年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学校理清专业建设思路,通过调研和多方面征求意见后,制定了《关于实施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本科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同时结合教育厅要求,10月至11月全校再次组织实施了本科专业的自评工作,接受了教育厅专家组对我校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的抽查评估。根据《青海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11年度普通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通知》文件精神,学校推荐历史学、社会工作、旅游管理参加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评选,评选出英语、环境科学、物理学(藏汉双语)等3个专业为2011年度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北京金通航空培训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申报了音乐表演(空中乘务)专业。
 
四、学校内部改革
11.教学管理制度
为更好的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工作规章制度,提高教学能力和师资队伍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制定了《关于实施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青海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立项项目管理办法》、《青海师范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本科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和《青海师范大学教学团队管理办法》,修订了《青海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实施条例》等制度,确保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12. 教育教学改革
2011学校结合“改革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复合型教师”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工作,持续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工作。与民师院一起承担了藏汉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工作。通过调查摸清了我校教师教育工作基础,拟定了《青海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改革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复合型教师”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我校教师教育改革工作的具体改革内容和要求。依托与我校有对口交流合作关系的省外高校,组织了22名学科教学论教师到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进行了两轮培训。全校学科教学论教师人均培训达到3次。教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学科团队建设得到加强。要求师范专业负责人和学科教学论教师认真研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为修订师范生培养方案,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
《常微分方程》、《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公共心理学》、《无机化学》、《计算机基础》、《运筹学》、《物理实验》和《现代操作系统》9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市场营销》、《数据结构》、《线性代数》、《外国文学》、《英汉翻译》5门课程立项2011年校级精品课程;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积极寻找教育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的切入点,积极鼓励教师自编特色教材。资助出版自编教材2部,其中一部列入“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称号。2011修订了《青海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青海师范大学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对督导人员和教学信息员的组织与聘任、工作制度与职责、基本要求、权利及待遇等问题进行了修订和规范。补充了教学信息员,调整了教学督导人员,优化了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督导人员的专业覆盖面遍及学校各类学科,平均年龄由61岁降至55岁。全年累计听课179人次,358节,对156名教师教学水平给出等级评价。同时,督导还参与了学校各项评估工作、毕业实习检查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评判等工作。贯穿学校整体教学环节的督导制度和教学信息员制度,促进了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与陕西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深化,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交流工作稳步推进,今年选派了19名学生在陕西师范大学学习;16名教师、3名干部到陕西师范大学挂职锻炼,选派了15名本科生到首都师范大学学习;3名教务管理人员、8名辅导员到首都师范大学调研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工作。陕西师范大学选派了《中国古代文学史》、《自然地理学》、《中国古代史》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组教师与我校相关课程组教师进行结对,指导我校课程建设工作;17名学生来青海师范大学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同时与北京联合大学、华北科技学院建立对口交流合作关系。今年选派了8名辅导员到北京联合大学学习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工作,2名管理干部到北京联合大学交流学习,达成旅游管理专业合作意向,5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北京联合大学宾馆实训基地实习。与华北科技学院共享人才工作启动,华北科技学院3名博士为我校共享人才;选派了2名计算机学院管理人员到华北科技学院交流学习教学、实验室建设;华北科技学院1名博士来我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建设经验的讲座。多方位的交流合作,对我校资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科专业发展、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成功承办了第二十四届全国地方重点高师院校教务处处长联席(扩大)会议。5所部属师范大学和33所地方重点高师院校及3个出版社等单位的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加强本科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确定筹备开展高师院校通识课程教材建设工作,编辑出版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文集。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于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良好的启发意义,进一步提高了我校的社会知名度。
13. “三级三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稳步开展。
教师全员听课制度、教考分离制度和网上评教制度运行顺畅,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逐步向规范化轨道迈进,教风学风提升明显。今年重点加大了对教师全员听课活动的安排、督促、检查力度,不定期对院系教师全员听课情况进行抽查,针对三次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完善教师听课方式,要求教师按照随堂听课、观摩课、研讨性听课三个类型进行。大部分教师每学期听课达9课时,超出学校要求的课时,基本实现了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积极开展了学生网上评教工作,全校学生参评率为79.6%,全校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教师被评率为95%,评教覆盖面广,并及时将评教分析结果反馈给院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措施,促动了院系对成绩较差教师业务水平的关注。全年对13门公共基础课和49门专业课实施了教考分离考试,教考分离组织严谨,考试科目覆盖了所有公共基础课,并保证了每个专业抽查一门专业科目,对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五、招生与就业
14.招生计划的完成情况
 
表4. 2011年本专科招生统计表

类别
招生计划数
完成情况
完成率
省内外生源比例
第一志
愿率
实际报到人数
报到率
省内
省外
省外比率
普通
本科
2100
2100
100%
1310
790
37.8%
省内:100%
省外:82%
2048
97.52%
普通
专科
450
371
82.44%
371
0
0
省内:100%
283
76.23%
普通
预科
290
290
100%
290
0
0
省内:100%
290
99.59%
成人
本科
800
639
79.87%
639
 0
 0
100%
 
 
成人
专科
400
239
59.75%
239
 0
 0
 100%
 
 
合计
4040
3639
90.07%
 
 
 
 
 
 

 
表5. 2011年研究生招生统计表
类 别
招生计划数
完成情况
完成率
实际报到人数
省内外生源比例
第一志
愿率
报到率
省内
省外
省外生源比率
硕士研究生
292
268
91.78%
246
54
192
78.05%
29.67
84.25%
 
15.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及学位授予情况
表6.  2011届普通毕业生就业率及学位授予情况统计表
类别
学生
总数
毕业人数
结业人数
授予学士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灵活就业率
一次性就业率
总数
2610
2432
5
 
 
25.39%
82.35%
本科
1878
1704
1
1699
99.71%
26.44%
80.37%
专科
732
728
4
 
 
22.76%
87.26%
表7.  2011届成人毕业生及学位授予情况统计表
总 数
本科
获得学士学位人数
专科
备注
1097
964
170
133
 
 
表8.  2010届硕士研究生就业率及学位授予情况统计表
类别
学生
总数
毕业
人数
授予硕士士学位数
学位授予率
正式就业人
一次性就业率
全日制
186
186
185
99. 46%
144
77.42%
教育硕士
 
31
31
100%
 
 
高校教师
 
64
64
100%
 
 
 
六、产学研合作
16.科研项目、获奖及成果转化情况
2011年学校科研工作继续保持较好的上升势头,学校获批的国家各类科研项目数量、科研经费及科研项目层次均取得较大突破,全校共计获批国家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5项,获得科研资助1434万元。其中获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前期专项1项,获批科研经费60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资助科研经费472万元,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项(包含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项,西部项目7项),资助科研经费236万元,获批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项目8项,获批科研经费17万元,获批青海省科技厅项目24项,获批科研经费349.51万元,获批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项,获批科研经费5.3万元。院校合作及校企合作科研项目 4 项,协议经费 32.4 万元。
2011年学校根据《青海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11年度普通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通知》文件精神,继续完备重点学科科研支撑平台建设。推荐青海省湿地生态系统实验室、青藏高原环境地表过程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参加省级重点实验室评选;
为确保高水平学术著作的出版,加强学科建设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2011年学校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共投入15万元,资助出版著作5部;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专家45人次,举办学术讲座 55场次,2011年全年教师申报各类项目总数达到350项。同时组织全校教师申报青海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与青海省科协优秀学术论文奖励,组织了55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申报青海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奖励,5项成果荣获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其中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组织了25 篇自然科学领域学术论文申报青海省科协优秀学术论文奖励,有6篇论文获得奖励。
2011年学校承担的国家各类科研项目按时结题率保持在 90 %以上,在研项目中提出延期结题申请的仅有5项,提前结题2项,按时结题1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优秀结题的1项,良好结题的2项,合格结题1项;申请科技成果(评价)鉴定2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1项,国内先进水平1项;结题的省社科规划项目5项。
 
七、服务社会
2011年,学校继续发挥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积极引领和服务我省文化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组织17个专业的1045名师范生赴我省17个“两基”攻坚县213所中小学开展顶岗支教实习,有力的缓解了基层学校师资紧缺的矛盾,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11年青海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围绕“尊老爱幼”这一主题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敬老月”、关爱残疾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和社会服务意识。
继续承担全省干部自主选学培训工作,选聘16名专家学者,开设了13门选学课程,共有省职51个单位708名干部参加了学习,提升了我省干部的整体素质。
我校专家学者为省市有关部门、机关团体、学校社区开展各类讲座和咨询指导活动百余场次,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有关行业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积极参加第16届广州亚运会、第26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志愿者服务工作,清真食品节、青年电影节、2011“青洽会”都有我校师生志愿服务的身影。
我校教师为省、市中小学运动会开幕式编排团体操或担任裁判工作,2011年4月担任青海省体育局主办的首届全省“五人制“足球比赛裁判工作,担任西宁市中考体育测试工作等。
利用学校优势资源,配合省教育厅、省考试管理中心,完成了年度大学英语等级考试、MHK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青海省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青海省体育类专业招生考试等大型考试的组织工作。协助省考试管理中心保质保量地完成了2011年度普通和成人高考网上评卷工作。

联系邮箱:jwc@qhnu.edu.cn 网站备案:青ICP备020070号
青海师范大学本科生教育网 版权所有©禁止复制